王文
  • 王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 擅长领域: 宏观经济
  • 讲师报价: 面议
  • 常驻城市:北京市
  • 学员评价: 暂无评价 发表评价
  • 助理电话: 18264192900 QQ:2703315151 微信扫码加我好友
  • 在线咨询

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更多供给侧改革

主讲老师:王文
发布时间:2023-09-11 15:29:45
课程详情:

“你讲得很有意思,但多少有点像中共的宣传”。在哈萨克斯坦首都努尔苏丹的哈佛大学亚太与国际关系年会(HPAIR)上,我用了半个小时讲述《全球崛起的中国资本:机遇与挑战》后,一位年轻人站起来彬彬有礼地说道。这是一个由哈佛学生与青年教师发起的全球级年会,每年在世界各大城市举办,面向全球青年精英,受到不少跨国企业的重金支持,也受到了不少国家领导人的支持。

据说,每年HPAIR都有上万人申请,而今年有来自百国约600名优秀年轻学子通过申请选拔,参加这场为期四天的年会,与受邀的演讲者密集互动,甚至唇枪舌战。在我演讲之前,德国、英国、美国的演讲者都遇了较为尖锐的提问。这位提问的年轻人看上去对中国对外传播的内容相当熟悉,以致于我自认为准备充分的讲解并没有满足他的期待。

2018年,马来西亚双威大学主板了哈佛大学亚太与国际关系年会(@双威大学官网)

这让我感慨,当面对一群获取信息能力极强的全球青年精英时,中国对外讲述故事的确需要有更多的细节、数据、叙事与角度,从各个角度为国家形象的塑造与深化提供新的供给。

当下的中国故事,或正遭遇“审美疲劳”

近年来,中国对外传播事业推进的速度很快,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全球各大论坛上,越来越多地出现中国主讲者的身影;欧美大报或主要电视台时不时会出现中国知名人士的撰文与采访;在推特等国际自媒体上,中国不少机构或专家都有众多的国际粉丝;一些中国纪录片、电影、电视剧、小说逐渐出现在国际文化市场上。

然而,以我频繁出国交流的个人经验看,中国对外交流已出现“供给不足”的迹象。在努尔苏丹的遭遇提醒我,对那些极度关注中国发展、捕捉信息能力超强的全球精英而言,目前在舆论场上传播的中国故事“存量”,是远远不足以满足他们需求的。

所谓的中国故事“存量”,是指这些年来由中国官方部门主导的、以讲述宏大发展图景为主体的中国叙事主流内容。想象一下,当一位优秀的、有着独立思考能力、对西方媒体长期负面报道不满的国际青年,希望获得更多正面、积极、有效的中国故事时,他们会搜索到什么?一般地说,他们将得到每年增长的中国各项发展数据(GDP、贸易、减贫),会知道中国各大城市与乡村被称为“基建狂魔”的大桥、高铁、公路、高楼、网购等图景,还会发现一些中国主场外交与大型演出的艳丽奢华画面,可能还会有一些古代琴棋书画、功夫京剧等视频,除此以外呢?

尽管以上的场景体现了中国难得的盛况,但仍不足以概括960万平方公里、14亿人的复杂、不易、多元的现实生活,更令人担忧的是,数据、基建、会务、古典等少数几类场景频繁输出时,中国形象有可能会出现“脸谱化”的可能性,不仅会使受众出现相应的审美疲劳,更有可能会产生的新困惑,如中国到底想干什么?中国会对“我们”产生怎样的冲击甚至“威胁”?久而久之,原本希望体现中国发展近况的正面国际传播,效果反而会大打折扣。

换句话说,哈佛年会上的这位青年对我看似负面的评价,与其说是一种带有挑衅的批判,不如理解成一批全球有志青年获得足够多中国信息之后的一种更高期望。毕竟,我与院内同事们曾在瓦尔代俱尔部、香格里拉论坛、达沃斯论坛等许多国际重大论坛上做过分享,从表达形式与方法上看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仍然在讲述中国故事时,仍存在“增量”的不足。这是作为智库对外传播的前沿工作者需要及时警惕的,即面对那些已充分了解当前中国信息的国际人士尤其是青年精英,且固有信息又相对无障碍地对外输出时,中国对外传播者是否有更多的故事可提供。简而言之,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更多的供给侧改革。

对外传播的供给侧改革

中国对外传播有不少成功的案例,但相比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以及海外舆论对华的抹黑、歪曲、猜忌、迷惑而言,中国目前能提供的正面故事案例还不足以对冲与平衡。按照第一位全面系统研究传播媒体的全球学者麦克卢汉的观点,传播的核心在于,如何通过信息占据人的心理与感官。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仍应有更多的传播供给侧改革,在“增量”的信息竞争中力拔头筹,在“存量”的信息竞争中扭亏为赢。

从传播主体角度看,中国故事还需要有更多人来讲述,不只是政府的相关部委发言人、对外传播的学者,还应该有更多新时代中国个体在国际传播中讲述中国故事。比如,北京是全球500企业总部最多的城市,每一个企业都有无数个全球拓展的故事;过去七年,中国约有7000万人城镇化,约6000万脱离贫困,约2000万家公司新注册,约有100万外国人长期在中国各地居住工作,中国仍是一个变化速度极快、且催生个体成功成长的国度,每一个中国人、中国公司都有无数个活生生的故事,应该通过制度改革、机制杠杆将这些故事更多的在国际舆论场上出现。

2018年6月13日,上海白玉兰电视论坛举办,主题为“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从传播逻辑角度看,中国故事需要在发展成绩的呈现与持续动力的挖掘之间实现大致的平衡。

其他课程

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更多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
“你讲得很有意思,但多少有点像中共的宣传”。在哈萨克斯坦首都努尔苏丹的哈佛大学亚太与国际关系年会(HPAIR)上,我用了半个小时讲述《全球崛起的中国资本:机遇与挑战》后,一位年轻人站起来彬彬有礼地说道。这是一个由哈佛学生与青年教师发起的全球级年会,每年在世界各大城市举办,面向全球青年精英,受到不少跨国企业的重金支持,也受到了不少国家领导人的支持。据说,每年HPAIR都有上万人申请,而今年有来自百国
直面40多年未有之恶劣外部形势,须重燃中国崛起的激情
宏观经济
2022年以来,受新冠病毒、俄乌冲突、美西方围堵等多方影响,国内外局势出现了多个层面“数十年未有”的复杂状况与艰难困境。一些西方媒体与智库近年来频繁揣测甚至妄言,中国崛起进程可能被停止、中国崛起已到顶峰等。外部舆情的干扰与国内2023年第二季度以来的部分经济数据下行形成共振,使得不少人士的预期受到冲击,有时还会有点“丧”!对此,我们需要直面并客观剖析中国当前面临的内外艰难形势,全面扫描当前中西国力
股道热肠穿迷雾,一蓑烟雨任平生
宏观经济
股道热肠也:中国股市已经处于绝对底部区域,发财靠四个字胆识財命。第一是要有胆量,怯者无功,这个时候看空的做空的都会后悔一辈子。第二要有见识,没有见识可以买基金,可以借用别人的见识,没有胆量就无可救药了。第三,要有点本金,没钱不是借口,如果有心总能找到一下本金;第四要有命,命运再一次青睐股票市场,命运公平地垂亲每一个人,就看你抓得住抓不住。王文:今年在元旦这天,我发了个微博,引用了苏东坡的一首词:《
转型金融未来增长空间是在低碳转型过程中逐步开展的资产置换
宏观经济
在双碳目标的助推下,转型金融的概念在中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虽然转型金融目前仍是一个新兴领域,存着大量的工作有待完善,但对于金融部门而言,扮演着关键且举足轻重的角色,不仅需要肩负起把关及资金引导的能力,更应进一步运用资金的力量策动产业转型,并顾及产业转型后面临的社会需求。金融机构如何推动转型金融的发展?如何对企业的中长期目标进行精准监测和评估?如何防范金融工具的有效性和风险?……带着上述相关问题,
授课见证
金砖合作的金色愿景
2023-09-11 15:31:48
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更多供给侧改革
2023-09-11 15:3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