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环境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是最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异常问题的时期,需要我们从家庭环境的各个方面营造一个对青少年成长有利的环境,认真做好家庭教育,以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关键词:家庭环境、父母类型、青少年心理、高效沟通
课程主题::从DISC人格特质到萨提亚沟通模式的实践应用
课程目标
1. 帮助学员了解DISC人格特质理论,识别自己和孩子的性格类型。
2. 探讨不同DISC类型的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相处模式及家庭教育策略。
3. 学习萨提亚沟通模式,掌握高效、温暖的家庭沟通技巧。
4. 提升家庭关系质量,促进亲子互动与夫妻协作,构建和谐幸福的家庭氛围。
课程方式:讲师讲授,案例讨论,互动交流,绘画心理分析
课程时间:
半天版(3小时):精简内容,聚焦核心主题。
全天版(6小时):深入讲解,增加实操练习和更多案例分析。
课程大纲
第一讲:从“心”开始 告别相杀
一、 父母教育缺位
1. 数据与事实:现代家庭中的“陪伴”
2. 案例分享:因父母教育缺位导致的青少年心理问题(如叛逆、焦虑等)
二、高质量的亲子陪伴
1、什么是真正的陪伴
2、创造高质量的陪伴
(1) 不想改变对方
(2) 看见对方
三、运用DISC 实现高质量的亲子陪伴
ü D型孩子--小霸王:给予明确的目标和挑战,避免过多控制。
ü I型孩子--开心果:提供情感支持,鼓励他们表达自我。
ü S型孩子--小好人: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ü C型孩子--小机灵:注重逻辑和细节,引导他们探索兴趣。
四、和孩子共同成长
家庭是一个双向学习的场所,父母也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
四、绘画心理分析
家庭动力图,你和孩子的“心”有多远?
第二讲:DISC正面管教——助你成为和善而坚定的父母
1. DISC行为风格解析
(1) 行为倾向性:每个人都有主导的行为风格,但也会受其他风格影响。
(2) 亲子沟通中的DISC特质:
ü D型:直接果断,强调结果。
ü I型:热情外向,注重情感。
ü S型:温和包容,追求稳定。
ü C型:理性谨慎,关注规则。
2. DISC特质父母的育儿特点
ü D特质父母:目标导向,容易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
ü I特质父母:善于激励,但可能缺乏原则性。
ü S特质父母:耐心包容,但可能过于迁就。
ü C特质父母:严谨细致,但可能显得冷漠或苛刻。
3. DISC特质父母的育儿风格
ü 骄纵型:过度满足孩子需求,导致缺乏责任感。
ü 强权型:严格要求,忽视孩子的独立性。
ü 忽视型:对孩子需求漠不关心,造成疏离感。
ü 民主型:既尊重孩子,又设定合理界限,是最理想的教育风格。
4. DISC综合调适
D的目标感、I的游戏力、S的包容心和C的原则性,做到和善而坚定。
小组讨论:如何结合自己的DISC特质,找到适合的教育方式?
5. 家庭DISC图谱
绘制家庭成员DISC类型关系图,分析潜在冲突点。
第三讲:萨提亚沟通模式的应用
1. 萨提亚沟通模式概述
(1) 五种沟通姿态: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智型、打岔型、一致性沟通。
(2) 什么是一致性沟通?
(3) 为什么它是家庭沟通的最佳选择?
2. 萨提亚沟通姿态分析:四种类型的父母
1. D型父母(支配型)
(1) 典型沟通姿态:倾向于“指责型”
(2) 表现形式:语气强硬、命令式表达,如“你怎么又做错了?”
(3) 如何调整为一致性沟通:学会用“I信息”表达感受
2. I型父母(影响型)
(1) 典型沟通姿态:倾向于“讨好型”或“超理智型”
(2) 表现形式:过度安慰(如“没事的,下次努力就好啦!”)或转移话题(如“别想这些了,我们去玩吧!”)
(3) 如何调整为一致性沟通:学会设立清晰的规则和界限
3. S型父母(稳定型)
(1) 典型沟通姿态:倾向于“讨好型”或“打岔型”
(2) 表现形式:避免冲突(如“算了,不要惹他不高兴了”)或模糊回应(如“随便你,你想怎么样都行”)
(3) 如何调整为一致性沟通:学会明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期望
4. C型父母(谨慎型)
(1) 典型沟通姿态:倾向于“超理智型”或“指责型”
(2) 表现形式:强调标准(如“你应该按照我说的去做,这是最合理的方式”)或苛责细节(如“为什么连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
(3) 如何调整为一致性沟通:理性分析,并接受他们的不完美
3. 萨提亚沟通模式的核心应用
(1) 觉察自我
(2) 倾听对方
(3) 表达真诚
(4) 寻求共识